大亚湾红树林城市湿地公园生态现状


大亚湾红树林城市湿地公园总面积176公顷,公园范围内湿地类型多样,红树林生长茂密,生物群落繁多。经初步调查,共有高等植物283种,其中湿地植物47种,包含红树植物17种。动物有340多种,其中鸟类100多种,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两种:黑脸琵鹭和彩鹳;国家二级保护动物9种,包括白胸翡翠、黑耳鸢、普通鵟、红隼、褐翅鸦鹃等。这里还是黑翅长脚鹬和白脸鴴的南方繁殖地。

大亚湾红树林城市湿地公园科普馆

大亚湾红树林城市湿地公园科普馆位于公园南侧入口处,整体布局呈四合院组织形式,是典型的岭南建筑风格。科普馆外部环境优美,院内碧水幽幽,石拱桥横亘在碧水之上,小桥流水,亭台楼阁,恍惚间竟以为自己置身于江南水乡。科普馆内部主要由科普展示中心、智慧旅游展示体验中心和一个展示廊道组成。科普展示中心内除了运用图片和文字等平面介绍,还有真实的海洋野生动物的标本、红树林鸟类模型,让游客朋友能够形象生动的了解红树生态系统知识;智慧旅游展示体验中心内利用3D展示技术及特效视觉处理技术现代化光影技术,产生海滩互动体验效果;展示长廊内通过对红树林品种、野生鸟类、昆虫、鱼类等进行解说,普及红树林生态保护及生态功能知识。


红树林生态植物和动物生态

子陵吻鰕虎鱼

子陵吻鰕虎鱼生活于温带和热带地区,属底栖鱼类,身体小且延长,呈长筒状,看起来像一个小小的手电筒。它们的头部宽大,吻圆钝,眼睛较大,腹鳍愈合成吸盘,头部有形似小虫子的黑褐斑纹,尾鳍呈圆形,像一枚小小的贝壳。子陵吻鰕虎鱼外型小巧可爱,不过你却不要被它的外表“欺骗”了,它们可是性格凶猛、攻击性强的食肉性鱼类呢!

鲻鱼

鲻鱼有一个很“霸气”的别名——葵龙,是一种外型和梭鱼很像的鱼,不过要比梭鱼“胖”一点点,它们的身体较延长,前半部分近似于圆筒形,后半部分为扁平状,全身都覆盖着圆形的鳞片,除了腹部为白色,其余部位均为青灰色。鲻鱼生性活波,喜欢跳跃,是温热带浅海中上层优质经济鱼类,广泛分布于大西洋、印度洋和太平洋。

谭氏泥蟹

谭氏泥蟹是近两年风靡全国的观赏宠物蟹,这种小家伙还有一个很萌的别名,叫迷你辣椒蟹,它们的体型很和这个名字很相符,只有1-2厘米。谭氏泥蟹一般傍晚后进食,食量很小,不过它们的爬行速度却很快,属于夜行动物,不喜光,常群居于泥地或石底,具有很强的再生力。谭氏泥蟹还是很“娇气”的呢,会因水质不稳定死亡,但它们一般不伤害鱼虾,每年2-4次繁殖,幼蟹呈卵状,外形酷似虾体。

罗非鱼

罗非鱼原产于非洲,形似本地鲫鱼,所以又叫非洲鲫鱼。罗非鱼为中小型鱼类,体高而肥,看起来圆滚滚的有点呆萌,它们生长的很快,食性杂,常吃水中植物和碎物,同时产量还很高,是世界水产业的重点科研培养的淡水养殖鱼类,被誉为未来动物性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之一,它们通常生 活于淡水中,也能生活于咸水中,还可以存活于湖,河,池塘的浅水中。

近缘新对虾

说到近缘新对虾很多人会说不知道,但说它的别名“虎虾”,可能就有吃货朋友流口水了!近缘新对虾为淡棕色,每个均为4~50克,形态特征与基围虾相似,不同的是其腹部为鲜红色。近缘新对虾的雄性交接器为"Y"形,雌性交接器为"c"形,中央板呈台状。我国沿海5~8月为产卵盛期,广东沿海的河口海区产量较高,且体肥壳薄,经济价值较高。

黄鳍鲷

黄鳍鲷是红树林中“颜值”较高的鱼类,又叫黄立鱼,它们适应力强、生长快,也是我国南方网箱养殖中常见的一种鱼类。黄鳍鲷身体为扁扁的椭圆形,背部狭窄腹部钝圆,头部较尖,尾巴像一把打开的小剪刀,头、背、尾部为青灰色中略带一点黄色,腹部为白色,而鱼鳍却为鲜亮金色,看起来很美丽灵动!黄鳍鲷在我国主要分布于福建、广东、广西、台湾沿海,在河口半咸水域也有分布。

褐蓝子鱼

如果说黄鳍鲷是红树林鱼类中的“颜值担当”的话,褐蓝子鱼一定会举“双鳍”赞成,因为褐蓝子鱼外形确实有点丑丑哒,它们还有一个很接地气的名字叫“泥猛”。褐蓝子鱼外型为扁扁的椭圆形,头部较小,由眼到吻端的背腹缘微凸,吻稍突出,体侧具小黑点或云状斑块。在我国分布于中国南海、黄渤海以及台湾岛等海域。

大弹涂鱼

大弹涂鱼有一个可爱的名字,叫跳跳鱼,很符合它们活波好动的性格。大弹涂鱼有鳃,身体像一个圆柱,它们的眼睛位置很特别,长在头背部边缘上,背部为黑褐色,腹部灰色,周身遍布不规则的绿褐色斑点。大弹涂鱼可以说是红树林中的“勇士”,它们对恶劣环境的水质耐受力强,常栖息于河口咸淡水水域、近岸滩涂处或底质烂泥的低潮区,国内主要分布在南海及东海,广东主要分布于珠江口、雷州湾等地。